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触电施救

编辑:驾驶网    来源:驾驶网    2009-03-11    👁6157  

 

碰上触电事故,切勿贸然去接触伤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牺牲,如果伤者仍然和电源接触。就要先把电源切断。关掉插座的开关拔出插头。如果由于插头出毛病引致触电,可把电线拉离插座,或关下电源总开关。 

如果无法关上开关,而伤者仍接触电源,如伤者触及的是低压电源,则可用粗长的干木棍,将伤者撬离现场,或用干绳子、干毛巾(切不可用湿毛巾)绕成环状套住伤者手或脚,把他拉开。危急时,也可用干燥的较厚的衣服,布巾或帽子垫在手上去拖触电者。

一亘发现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已呈昏迷、心跳、呼吸停止的假死状态,应立即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把手掌压在患者胸前心区,一压一松做心脏按摩。同时联系急送医院抢救。    

对于电火花或电弧引起的人体局部灼伤,多数属浅度烧伤,但也可能有三度烧伤或更严重的烧伤情形,对此复杂伤口,可用敷料覆盖伤处,或用布包扎一下,再急送医院治疗。

 三、外伤急救 止血、包扎、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一)出血的种类:

血液从体表伤口流出,称为外出血,易为人们发现;而体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出血,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的内出血,不易为人们发现,更为危险。各种出血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危险,必须及时止血。按照损伤血管的不同,可分为: 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 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二)出血的临床表现 

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 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三》止血的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此种止血方法,多用于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当伤口在肘窝、腋窝、窝、腹股沟时,可在加垫后屈肢固定在躯干上加压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上下肢、肘、膝等部位的动脉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宜使用此法。

2、 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四肢的动脉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 头顶出血压迫法:方法是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额关节上方,用拇指压迫颞动脉。 
     (2) 头颈邯出血压迫法: 方法是用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向后压迫,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否则会造成脑少血坏死。

(3) 面部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

(4) 头皮出血压迫法: 头皮前部出血时,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头皮后部出血则压迫耳后突起下方稍外侧的耳后动脉。

(5) 腋窝和肩部出血压迫法:在锁骨上窝对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压迫锁骨下动脉。

(6) 上臂出血压迫法:一手将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

(7) 前臂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

(8) 子掌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动脉、挠动脉。

(9) 下肢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 

(10) 足部出血压迫法: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母长肌腱外侧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3、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方法是用橡皮管或布条缠绕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度以摸不到远端动脉的搏动,伤口刚好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易损伤神经,造成肢体坏死。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在明显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二个小时,要每隔一个小时放松一次,每次8分钟,为避免放松止血带时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可改用指压法临时止血。 

(1)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一条长1米的橡皮管,先用绷带或布块垫平上止血带的部位,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 布条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缠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拉紧或用“木棒、筷子、笔杆”等拧紧固定。 

(四) 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包扎

(一) 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二)包扎的材料 

1. 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即为两条三角巾。将三角巾的顶角折向底边的中央,再)根据包扎的实际需要折叠成一定宽度的条带。若将三角巾的顶角偏折到底边中央偏左或偏右侧,则成为燕尾巾,其夹角的大小可视实际包扎需要而定。

2.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4、5、6、8、10厘米6种规格,供包扎实际需要选用。绷带的一头卷起为单头带,从两头卷起则为双头带。其长度可视包扎部位的需要而定。现场救护没有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就便材料进行包扎。

(三)包扎的方法 

1.头部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干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干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又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

2.头、耳部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一个结,置于前额中央,头部套入风帽内,向下拉紧两底角,再将底边向外反扎2--3指宽的边,左右交又包绕兜住下颌,绕至枕后打结固定 。

3.三角巾眼部包扎法: 包扎单眼时,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上端才丁结固定。 包扎双眼时,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又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又后绕至下领处打结固 。

4.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才丁结固定。

5.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固定,顶角内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固定。

6、燕尾巾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约80度夹角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绕上臂在腋前方打结固定,将燕尾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见图24)。 包扎双肩时,则将三角巾折叠成两尾角等大的双燕尾巾,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左右双燕尾由前向后分别包绕肩部到腋下,在腋后结固定。

7、三角巾手、足部包扎法:包扎膝、肘部时,将三角巾扎叠成比伤口稍宽的带状,斜放伤邯,两端压住上下两边绕肢体一周,在肢体内侧或内侧打结固定(见图26)·。 包扎手、足时,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又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

8、三角巾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伤侧腰部,一底角包绕大腿)根部与顶角寸丁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固定。

9、绷带手腕、胸、腹部环形包扎法: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时,可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每一环均将上一环的绷带完全复盖,为防止绷带滑脱,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第二或第三圈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角反扎到圈内角重叠环绕固定 。

10、绷带四肢螺旋包扎法:包扎四肢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

11、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 包扎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时,为防止绷带滑脱,多用包扎较牢固的螺旋反折法,此法与螺旋包扎法子法基本相同,只是每圈必须反扎绷带一次,反扎时用左手拇指按住反扎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绕缠肢体,但绷带反扎处要注意避开伤口和骨突起处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