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伤员自救互救常识

爱车课堂专家支招 交通事故外伤急救知识

编辑:驾驶网    来源:汽车与安全    2011-01-01    👁5285  
 猝死: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忌观而望之,不做任何抢救。

  割破血管:压迫止血、包扎。忌不立即或不间歇压迫止血。

  昏迷:头后仰、开放气道。忌头抬高,剧烈搬动。

  前几天,听说一位知名女记者在参加某汽车品牌举行的活动时,在停车场被撞受伤,因围观人员缺乏急救知识,看到其受伤除了打电话叫救护车,却不能给予其一些帮助,这名记者痛苦地躺在雨中直到医院救护人员到来,险些延误了救治良机。

  据资料介绍,在交通事故死亡者中,头部外伤占半数以上,而且60—70%死于伤后24小时以内。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有很大的可能使受伤者转危为安。抢救伤员时,不要盲目操作,应有要领和顾及轻重缓急,否则可能会加重伤情,甚至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对伤员进行急救的合理程序

  初步检查、判断伤者的伤情。首先要检查伤员的脉搏心跳。心跳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正常人的脉搏为每分钟65—100次,严重创伤,大出血的病人,心跳多快而弱, 每分钟跳120次以上时,多为早期休克。当病人死亡时,心跳停止。但发生车祸后,若伤员脉搏细而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口渴、呼吸浅而快,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是出血性休克和肺胸膜损伤的表现。若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是脑损伤的表现。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应火速送往就近的医院治疗。

  其次是检查呼吸。呼吸也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垂危伤者的呼吸多变快、 变浅、不规则。 当伤者临死前,呼吸变缓慢、不规则直至停止呼吸。在观察危重伤者的呼吸时,由于呼吸微弱, 难以看到胸部明显的起伏,可以用小片棉花或小薄纸条、小草等放在人鼻孔旁,看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来回飘动,通过这样来判定还有无呼吸。

  检查伤员神志、意识。正常人的意识是清醒的,反应是灵敏的,对事物的地点、时间的判断是很准确的。但当车祸发生后,因受伤的程度不同,意识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果伤后只是一时性不省人事,且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那么表示伤势不太严重。如果伤后一直昏迷或呈现昏迷、清醒、再昏迷的状态,而且还伴有剧烈持续的头痛和频繁的呕吐,瞳孔散大或者大小不等的改变,那说明脑损伤比较严重。

  现场施救的先后顺序

  如果伤员大出血,应先止血,解除呼吸道阻塞,以防休克,紧急时可用干净手帕、衬衣将伤口压住再行包扎;如果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停止,应该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对于意识丧失者,宜用手帕、手指清除他们口中、鼻中的泥土、呕吐物,随后将伤员放置在侧卧位或俯卧位,以防窒息;对于四肢骨折者,可以就地取材,用木棍、木板、布条等将骨折肢体加以固定。

  搬运伤员防止“二次损伤”

  在现场抢救时,通常要将伤员从车上或车下搬运出来,这时要特别注意现场伤情处置,防止造成“二次损伤”,要预防颈椎错位、脊髓损伤等。当抢救者从车厢内搬出重伤员时,可以用硬纸板、厚帆布之类的东西,剪成适合颈部的两片,放在伤员颈部前后,再用布条包扎,以防颈部活动引起颈椎错位,损伤脊髓,从而引起高位截瘫。此外,在搬动伤员到担架上时,要托住腰部,搬动者用力要整齐一致,以防因腰部损伤影响到脊髓。

  运送伤员一般用担架抬上救护车。胸部创伤病人使用担架或救护车运送时,应尽可能保持半坐位。如实施空运,运送速度及高度均不宜过高。其他病人可采用仰卧位,但为了减轻颠簸,条件许可时采用半坐位比卧位好。昏迷或有窒息危险的病人最好用侧卧位。用汽车转送重伤员尤其是骨折病人时,应将病人置于底层,并将担架固定好,以减轻途中震荡的影响。应尽可能缩短受伤至医院治疗之间的时间。如果从现场到医院的距离过远,比如现场远在野外、郊区,伤员需先送至就近医疗机构救治,经早期救治脱险或基本脱险后,再由该处转至有关医院作后续治疗。

  对骨折伤员的急救

  突发性事件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比如缺腿断臂、浑身青肿、脊椎骨折。若有更严重伤势急待处理,可以先不固定伤骨。但在搬移前应先固定包扎,随后再完成治疗。

  骨折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为外骨折和内骨折。外骨折是指断骨可能会刺破皮肤,有明显的伤口。这种情况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在夹板固定前要把断骨复位,断肢摆直,这一定很痛。如果伤员已经昏迷,可以直接完成。内骨折是指断骨没有刺穿皮肤或裸露在外。触动受伤部位时,即使外施轻微压力,也会一触即痛。内出血进入组织以后,会引起肿胀,随后出现青紫斑或失去血色。移动伤肢,伤员会痛苦大叫。

  对于骨折可用固定的方法急救,固定整条断肢,用绳子吊起断臂。为了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在没有夹板的情况下可将伤肢与对称的另一肢一起绑扎。在双肢之间空隙部位填充衬垫,使得伤肢处于合适的位置。在断肢上下及邻近关节之间用柔软结实的材料绑牢扎紧。所有的绳结应位于同一边,平结会便于检查伤口。悬吊材料以三角形绷带最为理想,布料、腰带等在紧急时也可使用。不能用绑绳直接捆扎伤口,或者让绳结压住伤肢。按时检查血液循环是否通畅。如果发现手指变青或发白,说明吊带与布条可能绑扎过紧了。

  肘部以下骨折 用悬带将伤臂吊于肩上。从肘部至中指用加垫的夹板固定。在肘部下方打结可以阻止滑动。手臂抬高可以避免严重肿胀。

  肘部骨折 肘部弯曲,用狭长吊带支持。上臂与胸部捆扎在一起,阻止上臂摆动。检查脉搏,确保血液循环。如果摸不到脉搏跳动,可稍稍将臂部放直,观察能否恢复。如果断肘僵直,别硬要弄弯它。用加垫的夹板将它竖直固定,用吊带将断臂绑在腰部。

  上臂骨折 从肩到肘用加垫的夹板固定。腕部用窄带吊于颈部。

  肩胛骨骨折 用吊带支撑受伤部位重量,用绷带将臂部与胸部固定。

  锁骨骨折 用吊带支撑受伤部位重量,用绷带将臂部与胸部固定。

  下肢骨折 需用“八”字形绷带将足踝与双腿都捆扎起来,这样可以防止断肢翻转或缩短。

  髋部或大腿骨折 将一块夹板放于腿部内侧,另一块更长的夹板放于伤肢外侧,由胯部至足踝部,用绷绳捆扎固定。如果没有夹板,可在两腿之间夹上衬垫、折叠的毛毯或衣物都可以,伤肢绑扎固定于对称的另一条腿上。

  膝部骨折 如果伤腿僵直,将夹板置于腿后,膝部加垫。如果有条件,用冰块冷敷膝部。如果伤腿弯曲,不要强行拉直,可将双腿并拢,腿之间加垫,绷带扎牢。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援助,那么应尽可能将伤腿绑直。

  小腿骨折 从膝上部开始固定夹板,或者在双腿间加垫、捆绑。

  足部或踝部骨折 通常不用夹板,抬高足部以减缓肿胀。用枕垫或折叠式毛毯包裹踝部及足。踝部以上绑扎两圈,足部绑扎一圈。另外,如果没出现伤口,可以不必脱鞋,以起到固定作用。伤员足部不能负重。

  骨盆骨折 表现为腹股沟或下腹部疼痛。膝部及踝部分别绑扎,腿部弯曲处垫上枕垫,整个身体固定于平台上,担架、门板或桌面等都可以。分别于肩部、腰部及踝部绑扎牢靠。在两腿之间加垫,足、踝、膝和大腿之间分别用绷带绑扎固定,用两根更长的绷带绑扎骨盆部。

  颅骨骨折 症状表现为血液或淡黄色黏液从眼鼻处渗出。伤员应放置于恢复位,渗液面朝下,允许黏液流出来,这样就不会压迫大脑皮层。仔细检查确保伤员能否正常呼吸。完全式固定包扎,尽可能让伤员舒服一些。

  脊椎骨折 如果伤员颈背部疼痛,而且下肢可能失去感觉,应判断是否是脊椎骨折。轻轻触动伤员肢体,察看有无感觉;要求病人按指示运动手指及脚趾。如果没有希望获得医疗援助,此处又很安全,要求病人静静躺卧。用合适的物品,例如行李或垫石支在身体左右,防止头部或躯体摆动。

  颈椎骨折 怀疑颈椎发生骨折时,必须用适当材料围住颈部,阻止晃动。用卷起的报纸、折叠的毛巾、车坐垫等材料都可以,折叠成宽约10—14cm的带状物,根据伤者从胸骨至下颌部的距离,朝向面部的一侧要折叠得宽一些,围住颈部,用布带或鞋带系好。防止颈椎骨折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同时,将伤员肩部及髋部绑扎牢固,用柔软有弹性的物品垫在大腿、膝盖及足踝之间。用宽松的绷带绑扎双膝及双腿,全身固定。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头部受伤急救措施

  发现受伤者,应尽快检查头部有无外伤,是否处于危险状态。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移动患者,并按以下程序迅速抢救:

  1.取昏睡体位,即让负伤者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

  2.若呼吸停止则进行人工呼吸,若脉搏消失则进行心脏按摩。

  3.若头皮出血时,用纱布等干净物直接压迫止血。

  如果头受伤后,有血液和脑脊液从鼻、耳流出,就一定要负伤者平卧,患侧向下。即左耳、鼻流出脑脊液时左侧向下,右侧流时右侧向下。如果喉和鼻大量出血,则容易引起呼吸困难,应让受伤者取昏睡体位,以使其呼吸方便。

  受伤后光有头痛头晕,说明是轻伤;除此外还有瞳孔散大,偏瘫或者抽风,那至少是中等以上的脑伤了。脑外伤病人一旦出现频繁呕吐、头痛剧烈和神志不清等症状,那就决不可大意,应速送医院诊治。受伤后如有脑脊液流出时,最好不要用纱布、脱脂棉等塞在鼻腔或外耳道内,因为这样会引起感染。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