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心理障碍事故

驾车与心理健康

编辑:驾驶网    来源:新华网    2008-09-28    👁3445  

大家都知道,安全开车与驾驶技巧、驾车人的交通行为紧密相关,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驾车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即使车技高超,但开车时心烦意乱、逞强好胜等,同样会发生交通事故。 

有的人平时很文雅,可只要握住方向盘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满嘴粗话,堵车时再遇上个“夹塞”的,火气就更大了,狂按喇叭,或者找机会“别”人家。有多名开车族上网自曝:开车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会情绪失控。已经越来越粗俗了,以前最多的就是骂‘神经’啊,现在冲口而出什么都会骂了,有人自嘲:不开车是文明人,开上车变野蛮人。大呼“坐车真的比开车幸福多了”。 并不一定都是司机的素质问题,在心理学上,这些都属于应急障碍。拥挤的路况,碰到一些人车德不好,加上高度集中的驾驶,还有日趋激烈的生存环境,整天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开车不发脾气才怪。

心理医生对此提醒,这是一种汽车时代的世界通病,学名叫“路怒症”,司机要学会心理减压,不要带着愤怒上路。人的怒气可以积压、转移、投射,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在社会上或者在家里受了委屈,他的怨气就会积压起来。如果他不能够及时改变自己“气不顺”的状况,他就可能把自己的怨气带上车,发泄在车上或通过车来发泄。

当然,这种“移情”也会由车里转移到家里。一个人出行时如果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他也可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回家,对自己的家人发脾气,“车脾气”就转化为“家脾气”了。

“车脾气”是一种释放,适当地发泄能缓解压抑的情绪,但行为过激就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伤害。“车脾气”大的人自控能力一般较差,容易冲动,他们遇事不计后果,一旦遇上交通事故,任何一点冲突都可能成为“引爆”的导火线。

要改“车脾气”,首先要提前安排好出行时间,对路况做好心理准备;在堵车时听听音乐,或与车里的人聊聊天,转移情绪。另外,在开车前提前把坏情绪处理掉也很重要,可以通过深呼吸来平静情绪,千万不要带着情绪上路。

处方一:要学会为自己“减压”

目前“路怒症”主要还在自防,关键只有一条:永远不要带着愤怒上路。“开车族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心情激动时不宜驾车,或者过后再驾车。越是容易情绪化的人,越应注意驾车时的心理平衡。平时,司机应通过打球、唱卡拉OK或旅游等方式排遣和释放紧张情绪。如果连续两周有严重的情绪失控、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到医院治疗。”

另外,像警察、教师等特殊职业都有相应的心理培训和测评,驾驶员是不是也可以在年检年审中加入相应的心理标准考核呢?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目前,英国、芬兰、韩国等国家每年都会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合格者方准上路。

处方二:车里挂上“忍”字条幅

逞强好胜者的特点是雄心勃勃,喜欢出头露面。在这种性格的驱使下,他所承受的负担比一般人要重,面临的压力也较他人要大。这种性格用在工作上可创造出辉煌业绩,但千万别用在开车上。开车时要心平气和,既不要开赌气车,也不要开斗气车。有此心理问题的开车人最好在车里挂上条幅,上写“忍”字,中国有一句老话:退一步海阔天空。方便别人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