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长途驾驶训练安全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放平心态,文明驾驶 长途驾驶训练中,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常常会遇到弯急坡陡的山路,在行车过程中,时常会因为一些外界因素的刺激,加上教练员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很容易发生逆反和报复等不良心理,出现强行超车、强行并道等不良行为,为长途训练安全埋下隐患。这就需要教练员加强修养,放平心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开“英雄车”、“赌气车”,克服争强好胜的赌气心理,坚持做到“礼让三先”、“宁听三分、不抢一秒”,既保证行车安全,也给所施训的学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遇事不慌,沉着处理 在长途驾驶训练中,由于学员的经验浅、基础弱,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险情,特别是通过交通复杂的城市、村庄和路况不好的盘山道时,能否正确、及时地处理好紧急情况,就对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考验。因此,教练员除了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有随时处理紧急情况的思想准备,为正确处理好紧急情况提供可靠的心理保障。遇有紧急情况,要做到不惧怕、不失措,沉着处理。排除杂念,保证安全 年轻教练员大多是性情中人,难免出现一些个人、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能否在行车训练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正常的心态,就对安全行车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每名教练员都要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遇到高兴的事不要得意忘形,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萎靡不振,不要把自己的波动情绪带到长途驾驶训练中去,要努力保持心情平静,排除大脑中一切与安全训练无关的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训练过程中,为确保长途安全行车奠定坚实基础。克服侥幸心理促安全 在行车过程中,有些教练员自我感觉已有几年教龄,存在侥幸心理。在处理险情时,不能提前做出精确判断,而是凭主观估计,甚至犹豫不决;行车途中不认真检查车辆,感觉车辆不会发生故障;还有在检查车辆时,发生小故障不及时处置,感觉不会有大问题,等到休息时再处置,跑慢点就行,这些都是侥幸心理存在的主要表现,为行车安全埋下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