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汽车文化
⊚  首页 >  驾驶文化 > 汽车文化 > 

国际汽车巨头为何青睐比亚迪

编辑:驾驶网    来源:中青网    2021-08-28    👁3045  

  丰田汽车与比亚迪签订合约,双方将共同开发电动轿车和电动低底盘SUV车型,以及其所需的动力电池。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一次建立在技术对等基础上的合作。

  “丰田汽车与比亚迪进行技术上的强强联合,既是业界国际巨头对比亚迪20多年自主创新所拥有的技术实力的认同,也是对中外车企合作方式的创新,更是中国车企走向世界与更多国际巨头竞争与合作应有的作为。”7月25日,比亚迪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围绕丰田汽车与比亚迪的合作,对双方牵手的由来、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及国际合作战略作了解读。

  ■“技术对等”的合作

  “按照双方的合约,丰田与比亚迪将共同开发电动轿车和电动低底盘SUV新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在谈到合作的主要内容时,舒酉星透露,新车型将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可以说是双方达成的一致愿望。6月上旬,丰田在东京举行的产品发布会上就抢先发布了与比亚迪合作的消息。7月19日,丰田与比亚迪在北京正式签约,揭开了双方“技术对等”合作的帷幕。

  舒酉星称,双方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有很多一致的看法。在市场层面,丰田在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重新修改了市场战略,将加速电动化转型。由此,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可谓是水到渠成。今后,比亚迪与丰田将结合各自在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开发实力,致力于开发更具吸引力的纯电动汽车产品。

  其实,不只是丰田,早在9年前,奔驰就与比亚迪成功签下合约,双方共同开发了腾势品牌电动汽车。前有奔驰,现有丰田,两家汽车巨头选择主动牵手比亚迪进行技术对等的合作,从侧面印证了比亚迪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

  ■以技术实力引来国际巨头

  “比亚迪于1995年起步于电池事业,至今已掌握了电动汽车最为关键的动力电池、IGBT(电驱核心元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成为能够提供包括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舒酉星说,比亚迪于2008年推出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并从2015年起,连续4年实现了包含电动、混动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第一。

  看得出,从奔驰到丰田,之所以盯上比亚迪,看重的正是比亚迪的实力。

  目前,无论是大众、宝马还是丰田,都在积极开发电动汽车平台,平台不仅集中了车企先进的技术,更有利于减少研发成本并推出系列化、规模化产品。而比亚迪e平台,则是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可开放共享的纯电动汽车平台,该平台已广泛应用在比亚迪的宋pro、秦pro、唐、元的电动车型上,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斩获良多。

  与此同时,不断壮大动力电池产能和优化电池性能,则是比亚迪“粮草先行”的体现。舒酉星介绍,比亚迪动力电池产量不断扩容,电池品种日益齐全。今年,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已经扩产至40GWh,除了自足,还可供应市场。而电池研发,也是丰田要与比亚迪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0多年来,比亚迪已经从技术的跟随者逐步向并肩者、引领者的角色在转变,掌握的一些电动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已经在业界跻身领先行列。”舒酉星认为,掌握核心技术所形成的实力和竞争力,就是比亚迪对国际巨头的吸引力。

  ■不合作无出路

  丰田是“混动巨擘”,比亚迪是“电池大王”。“此次强强联手,形成开放且强大的丰田-比亚迪联盟,是百年汽车史上又一里程碑的事件,展现出双方推动汽车电动化发展的远见卓识和决心。”舒酉星认为,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开放的、可以大幅提升开发效率和资源共享的联盟,并不排除会吸引更多国际汽车巨头加入,这对优化行业格局、加快全球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和普及影响深远。

  其实,比亚迪的合作,已经涵盖了国内国外。2017年,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提出,比亚迪要由自主创新向开放创新转变。随即,与长安汽车等车企开展了广泛合作。2018年,比亚迪宣布开放汽车的所有传感器和控制权,与全球开发者共同打造超级汽车智能生态。近来,比亚迪又成立了国际合作事业部。“不开展合作的车企都很快会面临生存压力。”舒酉星说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